去到如院吃夏宴的那天,正好碰上植物园在下雷阵雨。落地玻璃外,植被被疾驰的雨水淋湿,显得更绿了。
今年如院夏天的关键词,是风味与发酵。连续吃了几场米其林餐厅的夏宴,会发现主厨的思考已不局限食材本身,去做夏日菌子宴什么的,而是系统地去梳理对于在地风味的表达。
名厨傅月良和他的如院,做的就是梳理杭州风味这件事。
过去即便是杭州人自己,也搞不明白什么算是杭州风味,众所周知的可能就是36道名菜这些笼统的菜名。而仔细梳理这些历来的菜肴,背后是烹饪的工艺、味型等,这些是能被拓展和创新的。
傅师傅就是从这些细小处研究,然后整理味型,研发菜品,平衡风味,慢慢将历史传承中缺少的杭州菜的那部分补齐,形成自己的一套杭州菜系统。
这是蛮有意义感的一件事,去将熟悉的事物陌生化,在陌生里重新研发,构建新的联系,找到自己的在地味觉表达。
而我们去吃,也是跟傅师傅学习一课。每吃一次,或许你对于熟悉的杭州菜,就会吃出一种“陌生感”,原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杭州味道。
自制鳓鱼酱
这就是用餐的前提。
接下来就可以具体聊聊这一次的夏宴。
冷菜的部分,开场比较清新。清凉峰石笋干,夏日清新的小菜。拌一勺原味笋卤,简简单单吃点鲜。这道菜很亲切,家里我们也常喜欢这么做。
西湖莲藕东海舰鱿,西湖莲藕被紫苏染成粉色,就像夏日西湖的天色一样。配以东海舰鱿,再佐以生腌汁。
脆皮溏心臭豆腐,今天的第一道“臭”菜。傅师傅在发酵的尺度上很有经验,臭豆腐之所以“闻起来臭”,是因为组成豆类蛋白质的氨基酸中,有一些含硫的氨基酸及色氨酸等较为特殊的氨基酸。
而通过温度调节,烹饪手段其实是可以拿捏“臭”,留下其中的鲜味,所以这道其实并不太臭。
而且很亲切的,是融合了夏日皮蛋豆腐的灵感,用水磨豆腐自然微微发酵制成臭豆腐,酿入发酵的皮蛋,搭配水磨辣椒酱和鱼子酱。
对于臭的把控,傅师傅选了克制,因为杭州食臭更趋文雅,带着文人的克制。
而罗勒丽水高山茄,则代表了香。想要臭有趣,那就来点香味映衬。
冷菜中的酱卤大连两头鲍也很有意思,糟卤,酱卤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杭州味型。
杭式卤味酱汁偏甜口,以杭州卤鸭最为经典。酱卤两头大连鲍就是融合了杭式酱和卤两大精髓,大连鲍先用卤汁慢煨入味,再经酱制工艺风干,既有卤味的鲜甜,又有酱带出的紧实口感。
冷菜和热菜之间过渡的汤,选的是天目水鸭荔枝汤。杭州人对老鸭汤不陌生,但以往老鸭汤的出场都是和笋干火腿搭配,夏天吃有点腻。
而这里以荔枝入汤,搭配莲子与鱼胶,中和天目水鸭性凉的特质。汤清亮润泽,荔枝的甜又提升了鲜味。
热菜的第一道罗勒牡丹虾球,搭配一个小酥饼。罗勒的第二次登场,它能带来夏日清凉的味道,选鲜活竹节虾,东海的舰鱿,刀工细腻,撒上切得细若琼砂的罗勒叶,搭配在一起带来清新的口感。
接下来是自制鳓鱼酱蒸黄米鱼,这道接着呼应臭豆腐,让发酵蔓延至江海鲜的融合。
东海鳓鱼和甜酒酿腌制发酵,只取自然渗出的第一道精华初汤鱼露,这种鱼露经过微生物发酵,把鱼肉中的蛋白质转化成鲜味小分子,鲜香味独特,与黄米鱼一起蒸让咸鲜升华,鲜味持久下饭。
下一道菜名也很可爱。鲜臭鲜臭松叶蟹,再一次点题,说明了杭州的臭是为了鲜,追求的更多是咸鲜,融合之味。过去常见的版本其实是肉蒸蟹,或者糟排骨蒸蟹。
这道菜的排布做了一个三明治阵容,上层是松叶蟹蟹肉,中间是肉饼(里面还有马蹄颗粒),底层则是苋菜发酵的汁。当苋菜发酵的汁与臭豆腐融入肉饼,和松叶蟹的鲜甜相遇,带来一种奇妙的味觉体验。
鲜咸臭香,都在口腔依次出现。
这道之后,如院的招牌金牌扣肉,夏日版登场。宝塔状的经典扣肉造型始终如一,而巧思在这馅心,四季不同,夏日中间放的是清甜的百合馅。
当宝塔如书页一样展开,薄度让人惊叹。而这种处理肉皮绵密,完全不会有肥腻的口感,配合馅心一起吃,像打开宝盒一般快乐。
最后的一道荤菜,傅师傅选了杭州醋椒蟹。为什么叫杭州醋椒蟹呢,因为提取了杭州常见味型中比较有代表的醋椒。
用米醋和白胡椒来调味,这种醋椒味型来自于南宋迁都杭州之时,南北味型互鉴,形成的南料北烹的风味。 能让人联想到河南的胡辣汤,夏天是需要一些酸感和辣感的调和刺激。
而醋椒蟹也搭配了年糕,也是梭子蟹炒年糕带来的怀旧搭配。
最后就是蔬菜的部分,油焖高山茭白,像是春日油焖笋的调味。苹果丝瓜布仔豆腐,清甜去腻。
点心的部分很精彩,翡翠丝瓜汤包是第一次见。北宋《东京梦华录》曾记载灌汤包子,随着历史变迁汤包也来到了杭州。
如淮扬菜中的大汤包一般,是可以整个提溜起来,且里面灌满了汤,选择了丝瓜真的是更清甜一些,汤不会太腻。
吃起来也很有仪式感,开小窗,慢慢喝汤后再整个来吃。
冬瓜虾籽雪燕酥饼,兼具宫廷点心的典型技法起酥,甜咸搭配克制。把杭州人夏天爱吃的冬瓜融入了酥中,冬瓜绵密化沙,雪燕剔透拉丝,外面撒一层薄薄的虾籽,提鲜。
最后的甜点,植物园水果冰淇淋,呼应了如院所在的植物园。颗栩栩如生的“水果”,藏着臭豆腐味冰淇淋盲盒,就看谁会吃到这一颗了。
就此,夏宴告一段落。
去如院吃饭,乐趣也在于听傅师傅的“新发现”。那些我们熟悉的细节,被依次应用在不同的菜里。
得到臭的方式可以有酵臭,腌臭,鲜臭;酵母菌在50℃就会消失;杭州的很多味型都很有意思,糟卤、酱爆、醋椒都可以发挥……
能在烹饪中找到乐趣和对杭州味道的理解,并且传递出去,本身就是很幸福的事了,期待下一次”听课“。
最新配资平台导航,富鑫中证配资,红涨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